最近,有關一則中美物價對比的視頻在網(wǎng)絡上流傳甚廣,去過美國的人也總感覺為什么美國的衣食住行都比中國便宜?而他們的收入又比中國高很多呢?今天,我們就從衣、食、住、行,四個方面來給大家分析一下。
衣
美國的策略就是控制定價權。以耐克為例,一件衣服的出廠價92塊,在美國賣200塊,中國賣668塊,我們是美國的3.4倍,通過研究發(fā)現(xiàn)其中中國的稅比美國高35%。美國為了做控制定價權,廠商給中國的代工廠下單的時候都有一個原則,就是把各種成本核算清楚,最后給中國代工廠5%的利潤。比如李維斯有1000個訂單,中國剛好有兩個代工廠,每個代工廠各有500個訂單的產(chǎn)能,兩個代工廠都能夠把產(chǎn)能增加到1000,為了做生意就要搶訂單,只有降低價格、殺價競爭。控制定價的這個辦法,使得中國代工廠生產(chǎn)的產(chǎn)品賣到美國之后非常便宜。
食
美國的策略直接補貼。中國的小麥和玉米的價格比美國貴50%,所以吃糧食的雞鴨魚豬等,美國都比我們便宜。美國的直接補貼分兩步走,第一步低息貸款,第二就是直接給錢。美國政府透過這兩個直接補貼的辦法使得美國農(nóng)產(chǎn)品以及吃農(nóng)產(chǎn)品的副食品都很便宜。中國也有兩個補貼的辦法,第一是農(nóng)機具的補貼,擁有農(nóng)機具的是商人,不一定是農(nóng)民,他們幫農(nóng)民耕地是收費的,對他們進行補貼之后對農(nóng)產(chǎn)品的價格影響不大。第二是保護價收購,只要農(nóng)產(chǎn)品價格跌了以后,政府馬上按照保護價格來收購,但是賣到市場也是保護價。所以保護價收購聽起來是保護農(nóng)民的,但實際是全體老百姓買單。
住
美國的策略是控制通貨膨脹和稅收。中美兩國同樣最大城市的商業(yè)地產(chǎn)項目,美國的價格是我們的30%。中國的地產(chǎn)總共要收12種稅跟56費,這加在一起就占了房地產(chǎn)價格的70%左右,這些就是我們比美國高出的部分。房價為什么會漲這么快?美國過去100年通貨膨脹平均每年平均3%,房價漲幅差不多每年4%,因此在美國買房可以對抗通貨膨脹。中國過去10年,中國平均每年印鈔速度是18%,另外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的房價平均每年的漲幅分別是北京23%、廣州21%、上海17%、深圳14%,加一起平均是18.75%,接近19%,因為鈔票印得過多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,老百姓買房子來避險,這是中國房價漲的最主要的原因。美國控制通貨膨脹同時再控制稅收,因此美國的房地產(chǎn)和我們相比,我們是它的337倍,所以老百姓住房難。
行
美國的策略是強化競爭。我們以凱迪拉克凱雷德6.0型和奔馳S350為例,凱迪拉克凱雷德在美國售價48萬人民幣,奔馳S350在美國售價57萬人民幣,賣到中國就成了150萬人民幣。第一個原因,有些中國人人傻錢多。同樣的汽車,我們的價格是美國的300%,經(jīng)過計算發(fā)現(xiàn),關稅、增值稅、消費稅等等差不多可以解釋54%的差距,剩下的146%缺乏解釋。第二就是中國沒有高端豪華車的本土品牌,這就使得國外的豪華車品牌聯(lián)合壟斷在中國同時提高價格,我們絕對沒有辦法競爭。另外,2005年我國商務部出臺總代理制度存在缺陷,這個制度要求一個城市要設立一個總經(jīng)銷商,這表面上的好處是可以保證服務品質,缺點就是給了它們一個銷售壟斷的空間,因此任何一個城市的4S店沒有一個降價銷售。由于存在這些原因,我們汽車價格之貴也是不可想象的。對于汽車市場,美國政府所奉行的主義是強化競爭,公開競爭,讓他們不敢加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