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北人先生將精心創(chuàng)作的200余幅山水畫精品捐贈給江蘇省昆山市,同時還將他收藏的張大千、傅抱石、齊白石、徐悲鴻等名家書畫數(shù)十件一并捐出,昆山市政府出資建造了“侯北人美術(shù)館”,業(yè)界傳為佳話。還有一位值得贊頌的美國人,原柏克萊加州大學中國古書畫收藏家、鑒定權(quán)威高居翰先生,一生追求中國古書畫藝術(shù),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遠渡重洋到中國去考察、研究、交流,他藏有可觀的中國名書畫,寫了不少著作,為中國書畫在美國傳播,作出了很大貢獻。
一百多年來,因種種原因流失到海外的中國文物藝術(shù)品數(shù)量之多,令人震驚。據(jù)2007年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一個最新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中國流失海外的珍貴精品文物遍布世界上47個國家的200多個博物館,包括民間藏品在內(nèi)共計超過1600萬件。主要集中在歐美和日本。隨著當代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上升,海外中國文物藝術(shù)品的回流已成為一個不可抗拒的潮流。中國文物已成為國際各大拍賣行主拍品,到“金山”來尋寶的人越來越多,“盛世藏寶”中國風已吹到舊金山灣區(qū),勢不可擋。在這種收藏中國文物藝術(shù)品的形勢下,灣區(qū)相繼成立了三個華人收藏組織,也出現(xiàn)了許多華人收藏家。
舊金山著名的華人收藏家
活躍在舊金山的華人收藏家有周銳先生(1906-2006),是中國陶瓷收藏家,僑領(lǐng)。周老在他編印的《甘希堂珍藏宋元名瓷》一書中這樣記載:“予應(yīng)邀參加,當即選所藏之文物展示于世界人士之前,以顯中華五千年之輝煌文化”。周老在大半個世紀的海外收藏史中,多有善舉。在周老發(fā)起下,由布倫德治請舊金山政府興建了舊金山亞洲藝術(shù)博物館,并全數(shù)捐出他的藏品7000余件。周老于1983年將所藏陶瓷器分贈給上海博物館及臺北故宮博物院各10款。又以宋代青白釉瓷器印花雷紋地六夔龍三足兩耳鼎,贈予北京故宮博物院留念。林國基收藏頗豐厚,計有唐、宋、明、清瓷器40件,2005年他收藏到美國女畫家艾米·羅西埃(1900-1996)筆下的朱德總司令油畫像,并于2006年11月忍痛割愛,委托北京華辰拍賣公司拍出,最后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購藏。
除此,以收藏中國書畫為主的收藏家有侯北人先生,他師從黃賓虹等名家,后遷居香港,與張大千交往甚密,經(jīng)常在一起切磋國畫技法,特別是有關(guān)革新的潑墨潑彩法,并取得成功與推廣;伏文彥先生,是20世紀30年代上海新華藝專后期的高材生,被汪亞塵器重,收入門下。后汪氏赴美,介紹他進入大風堂,深得大千居士稱道。伏先生有很高的書畫鑒賞水平,至今還藏有張大千為其題詞的墨寶及畫作,以及王文治書法、唐云、程十發(fā)、謝稚柳山水、王己千書法冊頁和一批清代畫家的舊藏;匡仲英先生,為大風堂入室弟子,藏有張大千畫作數(shù)十幅之多;劉建銘,近20年中,先后斥巨資從洋人手中“搶購”回不少古畫古跡,其中有南宋梁楷《六祖破經(jīng)圖》、元朝安徽績溪程政《魏征忠諫圖》,吳鎮(zhèn)《溪山歸艇圖》,元初陳仲仁的花鳥四屏也是他的珍藏之一。
收藏雜項為主的藏家有千小駒先生,為灣區(qū)著名票證收藏家,其主要藏品有中國錢幣、糧票、布票、清代各種簽票、各種證券;李玉旺先生,收藏經(jīng)歷30余年,從小就喜愛中外藝術(shù)品,尤喜石灣陶、宜興朱砂。他的藏品有從明末清初到民國早期佛山石灣龍窯、從清代到民國的朱砂、美國名攝影家老藝術(shù)照片、100余年歷史的緬甸漆器和銀制工藝品和趙少昂、黃君璧、黃磊生等嶺南畫派山水作品及海派黃山壽作品。此外,灣區(qū)還有張樹強、黎志滔、喬文安、謝頌軍、鄭運新、李定和、姜家聲、伍永富、關(guān)匡民、鄭奕等一大批收藏家。
有人說中國文物回流的一個最佳辦法,就是去海外拍賣市場競拍,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地的拍賣公司經(jīng)常派員到美國舊金山參拍,實力雄厚的私人藏家也絡(luò)繹不絕前來尋寶競拍,也確實有很多國寶級的中國文物從拍賣公司回流到中國。隨著中國經(jīng)濟的蓬勃發(fā)展,未來10年,中國的藏家對西方藝術(shù)品的收藏欲望必將超過西方藏家;而西方藏家對中國藝術(shù)品的興趣也將帶來一個新的藝術(shù)品市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