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民美國教育——美國校車何以安全
發(fā)布時間:2014-05-09
摘要:總而言之,校車在美國是一種體系,其安全來自細節(jié)的完善,來自制度的健全,來自嚴格的執(zhí)法,更來自公民的自覺遵守和全民素質(zhì)的不斷提高。并非一輛巴士涂上黃顏色,便可號稱為“校車”。
移民美國了解了這些,就不會那么擔心校車的安全。在美國的城市和鄉(xiāng)村,每天有大約48萬輛校車,運送2600萬學生往返學校和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,一年運送學生100億人次。全美有將近一半的學生靠校車上下學,是學校最重要的交通工具。
總體而言,在美國校車與千家萬戶生活聯(lián)系的緊密程度,在美國超過了其它公共交通工具。父母每天把孩子托付給校車,學校便承擔起重大的責任,所以安全是校車的第一要務。
全美公路交通安全局2002年曾向國會提交報告稱,學生乘坐校車比乘坐自家車安全8倍。美國校車的事故死亡率是16億公里之2,而普通車事故死亡率是16億公里之15?梢圆豢鋸埖卣f,校車是美國最安全的地面交通工具。
美國校車能有今天的良好安全記錄,也是歷史上用生命的代價換來的。每次事故都促成當局不斷完善校車設置和安全標準,重大的里程碑有兩個:
一個是1939年4月,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弗蘭克召集過一個校車標準會議,開了7天會議后,各地學校的主管官員就校車達成了44個標準,并在北美各地推廣,沿用至今。將校車涂成黃色,就是在那次會上定下的。所以采用黃色車身,是因為在冬天早晨和傍晚昏暗的光線下,校車比較醒目。
這就是為什么在美國這個聯(lián)邦制國家,各州的制度和法律千差萬別,各地警察制服完全不同,但美國和加拿大各地的校車卻基本相同,都是黃色的車身,正中間寫著“SCHOOL BUS”黑色大字,走到哪里都差不多。
另一個里程碑是1977年,聯(lián)邦政府頒布實施校車安全標準,對校車的安全性能和設置提出了強制性的具體要求。在該標準下,美國的校車制造商加厚了車身鋼板,提高了校車的防撞性能。近幾年校車上開始陸續(xù)裝備衛(wèi)星定位系統(tǒng)和通訊設備,許多地方新出產(chǎn)的校車開始安裝安全帶。
如果沒有全民遵守交通安全的意識,哪怕把校車裝備成裝甲車,其安全記錄也不會像現(xiàn)在這樣好。因為各界注重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,校車在美國成了不折不扣的“特權車”。
校車司機的選拔相對嚴格,必須有駕駛巴士的執(zhí)照,基本上都是老司機,上崗之前要先通過心理和生理檢測;每輛車都有3、4名高年級學生擔當“護車員” (patrol),其職責是協(xié)助司機維持車上秩序,每站負責照看學生上下車和過馬路。如果車上搭載有“問題學生”,還會有成年“押車員”。
學生自愿當patrol,培養(yǎng)責任感和團隊精神,是很好的為社會服務的體驗。 每當校車抵達一個站點,車頂上的紅黃警示燈閃爍,紅色的STOP牌子徐徐打開,馬路雙向車道的車全部都要停下,等STOP牌收起來后,其它車輛才能啟動。這一條在美國各地的交通規(guī)則里都寫得清清楚楚,在實際生活中,校車STOP牌打開后不停車的車輛非常少見,因為一旦被校車司機報告,違規(guī)車輛會受到嚴厲處罰。
在美國大多數(shù)地方,校車向本學區(qū)內(nèi)的學生免費提供,但住家距離學校1.6公里之內(nèi)的孩子,學校不提供校車服務。
總而言之,校車在美國是一種體系,其安全來自細節(jié)的完善,來自制度的健全,來自嚴格的執(zhí)法,更來自公民的自覺遵守和全民素質(zhì)的不斷提高。并非一輛巴士涂上黃顏色,便可號稱為“校車”。